您现在位置:土鸡网 >> 养鸡技术 >> 浏览文章 养鸡技术

土鸡养殖场牧草的种植与利用技术解析

时间:2018/7/11 11:25:38 来源:中国土鸡网

柴鸡喜欢采食各类野生和人工种植牧草,放养柴鸡适量饲喂牧草可以提高柴鸡肉蛋品质,减少精饲料的供给。在柴鸡放养场及周边,可以利用林间、果园滩地等种植牧草。鸡粪为牧草生长提供养分,牧草可以饲喂柴鸡,这属于循环经济非常好的模式,各地应大力推广。各种豆科牧草、禾本科牧草均可以喂鸡,如紫花苜稽、三叶草、黑麦草、聚合草等。

一、常用牧革及其栽培方法

(一)紫花苜蓿

紫花苜蓿(图4-1)是世界上栽培最早、分布最广的豆科多年生牧草有“牧草之王”的美称。在我国西北、东北、华北等地有广泛种植,南方也有栽培,河南省除信阳市不太适宜种植紫花苜蓿外,其他各地均适合其生长。

紫花苜着喜欢半温暖、半干燥的气候条件,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C。在年降水量为300~800毫米的地区均可生长,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方,种植紫花苜蓿易发生烂根。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是轻壤土、壤土和富含钙质的土壤,pH值为7 ~9,轻度盐碱地也可生长,不宜在重黏士、低湿地和强酸强碱地上种植。喜欢光照,不耐阴。

紫花苜蓿.jpg

2.营养特点

紫花苜蓿适应性强产量高,品质好,是畜禽最好最经济的饲料。一般亩产鲜草3 000~5 000千克,可晒制成干草粉1  0001 500千克,鲜草中干物质含量为18% ~ 29.3%,粗蛋白质为3.6%~4.7%,粗脂肪为0.7% ~0.8%,粗纤维为3.1% ~11.9% ,无氮浸出物为7.6% ~10.9%,灰分为1.8% ~2.2%。干物质中粗蛋白质比例为12.3% ~ 26.1%,粗脂肪为2.4% ~4.5%,粗纤维17. 2%40. 6%,无氮浸出物为37.2% ~42. 2% ,灰分为7.5% ~ 10%,胡萝卜素的含量为18.8-161毫克/千克,维生素C 210毫克/千克,B族维生素5~6毫克/千克,维生素K 150 ~200毫克/千克。此外,还含有家禽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,如钴0.2毫克/千克。

3.栽培技术

(1)播前土壤耕作  由于紫花苜蓿的种子细小,千粒重约为2克,因而播前整地质量高低成为是否全苗、匀苗、壮苗的关键。生荒地应在高温季节深耕掩埋杂草,播前再浅耕灭除已发芽的杂草;茬地应先浅耕灭茬,待杂草发芽后深耕,然后耙地,做到表土细碎平实。深耕时每亩最好施用3000~4000千克的底肥。

(2)播种期紫 花苜蓿在中原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为9月至10月上中旬。其原因是此时雨季将过,暴雨较少,土壤墒情好;杂草多已结子,趋于衰退,对紫花苜蓿的幼苗抑制性小;高温已过,温度适合紫花苜蓿的生长;强光、短日照、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,能安全越冬;第二年春返青早,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。

(3)种子处理  紫花苜蓿种子含有10% ~ 30%的硬实,播前应将种子用沙混合揉搓1次或晒种2~3天,或用30 ~60C的温水浸泡种子15 -60分提高发芽率。第一次种植紫花苜着的士壤,最好进行根瘤菌接种。接种方法是:50千克的种子用0.5千克水喷酒,然后将根瘤菌可湿性粉剂与喷湿的种子充分搅拌均匀。

(4)播种量纯净优质种子,亩播种量为0.75-1干克。

(5)播种方法

1)条播  紫花苜蓿单种时适宜采用条播,行距为20~ 30厘米,播种深度1.5 ~2厘米,土壤较千旱时播种深度应为2.5-3厘米,播后镇压有利于出苗。E e中式最容词银干中卓枪,点 T0e1

2)混播  作为放牧地,紫花苜蓿和禾本科牧草混播,既可提高牧草产量,同时又能丰富营养,还可增强适口性。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效果最好,紫花苜蓿的播种量为0.5千克/亩,无芒雀麦播种量为1千克/亩另外可与黑麦草、鸡脚草混播。出灵展大300

3)窄行间作  紫花苜楷与无芒雀麦等实行窄行间作,可增强与杂草竞争的能力,行距为15 ~20厘米。

(6)田间管理  早春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,都要进行中耕锄草,有条件的还要结合灌溉和施肥,最后次刈割应在霜降前4周进行。

(二)三叶草

三叶草(图4 -2)为温带地区重要的牧草,我国种植的有8种,其中以白三叶、红三叶栽培的最多。 

三叶草.jpg

1.白三叶

白三叶又名白车轴草。白三叶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,耐热性强,较耐潮湿,耐旱性较差,耐酸性土壤。具有匍匐茎,竞争性强,再生性好,耐践踏、耐放牧,在频繁刈割或放收时,可保持草层不衰败,是一种优质的放牧型牧草。  白三叶草层中叶的含量比基多,因而草质柔嫩,适口性强,营养价值高,干物质中相蛋白质含量约为27.9%,粗纤维约为15.8% ,灰分1.8%,无氮浸出物40.49%租胎肪3.3%,钙1.7%,磷0.30% ,钾2.01%  刈割或放牧采食性强。柴鸡日粮中添加50%的白三叶草粉,日增重约为3.5克,每饲喂20-25千克鲜草可增重1千克。白三叶除了饲用之外,也是水土保持和城市绿化的重要植物。

由于种子极细小,播前应精细整地,清除杂草,施足底肥。春秋播均可,中原地区以秋播为宜,最迟不得晚于10月上旬。播种量每亩0.3~0.5千克,条播行距30厘米,也可撒播,播种深度1~1.5厘米。白三叶最适合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,既可提高产量,又能丰富营养。白三叶地中,每2米种植1行玉米,每亩可产玉米100 ~ 200千克。白三叶苗期生长缓慢,应注意中耕锄草,一旦草层形成后就不必中耕。匍匐茎再生,种子落地自生,可维持草地持久不衰。初花期刘割,一般亩产鲜草3 000 ~4 000千克,高者可达5 000千克以上。

2.红三叶  

红三叶又名红车轴草。最适合在亚热带高山低温多雨地区栽培。生长适宜温度为15 ~ 25C,耐湿性较好,抗干旱性较差,适宜的年降水量是800~1 200毫米,喜中性和微酸性土壤。红三叶营养丰富,干物质含量为27.59%。其中,可消化蛋白质占3%,总消化养分为14.1%,粗蛋白质4.1%,粗脂肪1.1%,粗纤维8.2%,可溶性碳水化合物12. 1%,矿物质2%,钙0.46% ,磷0.07%。产量高,适日性好。

红三叶种子小,播前应精细整地;播种期以8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宜;播种量0.5-0.75千克亩,行距20 30 厘米,播深1米:红三叶与黑麦事混播,效果很好,播种时二者应同期隔行种相心与玉米同种,可获粮邱双丰收第一次种植红三叶的土地,播种时应进行根瘤菌接种;能提高固氮能力,增加产量;施用磷肥钾肥能提高增产效果,并可提高品质;苗期要加强中耕除草;每次刘割或放牧后应采取必要的灌溉施肥、中耕等措施,可提高红三叶草地的利用率。

(三)毛苕子

毛苕子(图4-3)又名毛野豌豆,是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植物。

毛苕子.jpg

1.牧草特性
喜温暖凉爽气候,抗寒能力强,在-30C的低温下仍能生存;耐千旱、耐酸耐盐碱;喜沙质土壤和排水良好的土壤,不耐低洼潮湿;耐阴,在果林或高秆作物行间生长良好;对磷、钾敏感,施用钼、硼、锰等微量元素肥料有增产作用。

2.营养特点  

毛苕子的茎叶较细,饲用价值高,千物质含量18. 2%,粗蛋白质占千物质重量的23.0% ,粗纤维27. 5%,粗脂肪2.8% ,无氮浸出物34.6%,灰分12.0%。产量高,亩产青草3000千克左右,再生性较差。

3.栽培技术要点  

毛苕子的硬实率为15% ~30% ,播前应进行晒种、温水浸种等种子处理措施,提高发芽率;播种期华北地区多在9月中旬以前,也可春播,时间为3月中上旬;播种量3-4千克/亩,条播时行距30 -50厘米,播深-般为2-3厘米;毛苕子可与燕意大等不术转供物问作提作,花据的比例为为毛教子,可与成利于高产优质。

(四)紫云英

紫云英(图4-4)又名红花草,是豆科黄民属一年生或越年生的草本植物。

紫云英.jpg

1.牧草特性

喜温暖湿润气候,不耐寒,生长最适温度为15~20C;喜黏土或黏壤土;不耐贫瘠,在排水不良的低湿地及沙质地生长不良;耐酸性较强,耐碱性较差,耐湿不耐旱。

2.营养特点

紫云英鲜嫩多汁,适口性强,现蕾时刈割的青草干物质含量为90.44%,其中粗蛋白质为28.12% ,粗脂肪3.83% ,粗纤维11.66%无氦浸出物39. 77%,灰分7. 06%。